* 406小天地 *
回到首頁
老師介紹
行事及作業
作文作品
檔案下載
訪客留言
討論區
首頁 --> 訪客留言
+ 我要留言

黃姿寧 .....2022/5/10 上午 09:35:37.....來自:123.193.194.96
明朝崇禎五年(西元1632年),西班牙人溯淡水河進入臺北盆地,降服武澇灣番社三大部落,規地南至竹塹(新竹),東至宜蘭,據其舊錄所載,有地名「Parecuchu」,是為八里區舊名八里窟社之譯音;另傳說早在西元1358年,盤據今八里地區之蕃人取名「Arieun」,是為八里坌之原名,但現也無法考證。
老師回覆:
沒有按照格式ㄋㄟ~
葉宇恩 .....2022/5/8 下午 09:46:34.....來自:125.228.42.98
地名:屏東

屏東舊稱「阿猴」,明鄭成功時期屬萬年縣(州),清代隸鳳山縣、恆春縣,日治時期,先後隸臺南縣、臺南民政支部、鳳山縣、臺南縣、阿猴廳、恆春廳等。明治35年(西元1902年)初設阿猴廳阿猴街,至民國9年(大正9年)改稱高雄州屏東郡屏東街,復又於民國22年改為高雄州屏東市,該年12月屏東市升格為屏東市,民國34年臺灣省光復即於翌年初設置屏東市政府,直隸省署,民國39年10月臺灣省縣市行政區域調整合併屏東市及潮州、屏東、東港、恆春等四區設屏東縣,縣治置於屏東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moi.gov.tw/cp.aspx?n=13909

老師回覆:
方向不太對喔!
應該是要查詢為什麼叫「阿猴」,或是「屏東的由來」等
陳柏翔 .....2022/5/8 下午 09:23:19.....來自:111.250.29.37
舊地名「雞籠」:此名稱最早見於1556年明代鄭舜功所著《日本一鑑》一書,關於「雞籠」一詞的由來,有許多種說法,
一說是在1870年修訂的《淡水廳志》中稱今基隆港外的和平島,形狀頗似雞籠,故有雞籠之名。
另一說法是漢人將原本居住於基隆一帶的平埔族原住民凱達格蘭族(Ketagalan)之名之中,取頭尾的「ke」和「lan」兩音簡化而成


現今地名:清光緒元年(西元 1875 年),清廷在臺灣的行政組織進行大變革,當
時沈葆禎取「基地昌隆」之意,將「鷄籠」改名「基隆」。


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9F%BA%E9%9A%86%E5%B8%82%E6%AD%B7%E5%8F%B2
老師回覆:
整理的非常好~
賴品樺 .....2022/5/8 下午 09:05:43.....來自:36.225.55.211
姓名:賴品樺
地名:頭城      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m.wikipedia.org/zh-tw/%E9%A0%AD%E5%9F%8E%E9%8E%AE
1797年噶瑪蘭地區爆發天花疫情,吳沙將藥予原住民,原住民便供漢人土地開墾,頭圍是漢人在東部第一個建立的開墾據點,當時是噶瑪蘭地區人口及商業之最,所以又稱「頭城」。 1812年宜蘭地區設立噶瑪蘭廳於三結街(今宜蘭市),為避免與廳治衝突而將頭城之名改為「頭圍」,並駐有縣丞。
老師回覆:
簡單明瞭!
李柔蓁 .....2022/5/8 下午 12:29:53.....來自:115.43.121.91
姓名:李柔蓁

地名:台北市新竹縣的北部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6%B0%E5%9F%94%E9%8E%AE?msclkid=217c6325ce8511ec9f1d5bbae75bf355&adlt=strict

舊稱吧哩嘓,原為平埔族道卡斯族打獵的荒埔,漢人最早開墾新埔地區的記載是在雍正年間,來自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、嘉慶州鎮平縣、潮州饒平等地移民陸續入墾竹塹東北之吧哩國地帶。由於當年清政府對於渡臺開墾並未有統一的政策,加上新埔地區原本即為平埔族竹塹社人之居地,因而可推測早期漢人在新埔並未有大規模的開墾,只有為數不多的零星移入。
乾隆12年(西元1747年)竹塹社人因水患之故,在土目衛阿貴和錢子白率領之下整族遷移,入墾新埔地區。
乾隆31年(1766年)陳石生等開闢枋寮圳,灌溉田地範圍包括三角埔(今新民里)、窩口(今南平里)、枋寮一



老師回覆:
你查詢的地名應該是新埔對吧?
陳柏叡 .....2022/5/8 上午 10:23:09.....來自:220.137.46.184
姓名:陳柏叡
地名:新北市瑞芳區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ruifang.ntpc.gov.tw/home.jsp?id=e32fc9bbd6f35420

瑞芳區早在前清光緒年間,北迴鐵路宜蘭線尚未開設前先民因當時陸路交通不便,往來於臺北地區全靠基隆河水路運送補給,瑞芳對外水運接駁渡口以柑仔瀨,就是現在的柑坪里(合稱內瑞芳)已成為臺北地區往返於噶瑪蘭(今之宜蘭)之間者的必經之地。後來因為金瓜石及九份山區陸續發現金礦,採金人絡繹不絕。

  上山採金必先經由目前的柑坪里,適時基隆河接駁渡口附近,有一商家鋪號名為「瑞芳」,而其店貨之日用品,可說是南北雜貨俱備,成為前往山區採金與往返噶瑪蘭中途補給及休息所。由於往來者眾多,都不約而同或口頭相約,都說「去瑞芳」,或「從瑞芳回來」聚集同行,沿襲成名。
老師回覆:
整理不錯!
陳柏叡 .....2022/5/8 上午 10:05:07.....來自:220.137.46.184
姓名:陳柏叡
地名: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ruifang.ntpc.gov.tw/

吳心妍 .....2022/5/8 上午 09:33:56.....來自:111.251.47.166
中壢區於乾隆年間開始開發,舊稱「澗仔壢」(客家話:Kîen-é-la̍k;臺灣話:Kán-á-li̍k),因為境內有老街溪與新街溪切割成兩個下凹的澗谷,故以此為名。中壢為往來淡水與竹塹的中點,地處交通要道而形成街市,因此改稱「中壢」。中壢於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劃屬諸羅縣。雍正元年(1723年)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。五年(1727年)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。光緒元年(1875年)設立台北府,改隸新成立的淡水縣。十一年(1885年)設立福建臺灣省。明治二十八年(1895年)台灣進入日治時期,中壢劃屬於臺北縣大嵙崁出張所。三十年(1897年)劃歸桃仔園辨務署與中壢辨務署。三十三年(1900年)中壢辨務署併入桃仔園辨務署。三十四年(1901年)廢縣置廳,改隸桃園廳中壢支廳中壢區及大崙區。大正九年(1920年)廢廳置州,改隸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。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台灣,中壢劃屬於新竹縣中壢區中壢鎮。1950年新竹縣分拆出桃園縣與苗栗縣,中壢鎮劃屬桃園縣。1967年升格為中壢市。2014年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,改制為中壢區。

中壢最早街區出現於新街溪及老街溪間之谷地,得名澗仔壢,1780年間,滿清政府於淡水、新竹兩地設縣,由於地處二縣中心,改稱中壢。另有一說據《康熙台灣輿圖》裡今中壢位置上有一個平埔族部落名為「澗仔力社」,於客家人大量湧入後漸漸的轉變為「澗仔壢」。


於中央大學遠眺中壢市區
沿革
老師回覆:
可以刪減一些跟地名由來比較無關的訊息,才不會太過複雜喔!
黃凡恩 .....2022/5/6 下午 08:07:15.....來自:61.65.119.120
姓名:黃凡恩
地名:三重區
資料來源:http://163.28.10.78/content/local/taipei/chenkao/sc/history.htm

三重區舊名為「三重埔」

臺灣的開發,是由南而北;而北部的開發,則是從淡水河沿線開始。前清時期,整個
臺北盆地對外連繫,都是倚賴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運系統,當時從大陸來的大帆船可
直達新莊的頭前埔,頭前是一重的意思,埔則是閩南一帶居民對河岸沙洲的慣稱,「三重
埔」則有第三段沙洲的意思。
        
後來因為淡水河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,淤積河床,河床漸高,船隻航行不方便,開發的
重心,就轉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區。而今日三重埔的俗稱,也因此聞名於北部地區。
老師回覆:
整理得不錯!
顏伯丞 .....2022/5/6 下午 07:26:43.....來自:123.194.133.242
貢寮區(臺灣話:Kòng-liâu-khu)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,位於新北市最東端,北與東鄰太平洋,南鄰臺灣省宜蘭縣頭城鎮,西側與西北側分別與雙溪區與瑞芳區相鄰。貢寮為台灣本島最東端的行政區,區內的三貂角為台灣本島的地理極點-極東點,行政區域形狀呈一迴力鏢狀,其三面環太平洋、西倚雪山山脈。
老師回覆:
你找了很多很棒,也很用心在做作業
不過要注意不是把網站上的東西全部複製下來就好,還要整理,刪減一些不必要的資訊
也不要忘記你要找的是地名由來喔!
康寧國小-快樂學堂班級網站系統 - © 2015 新叡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